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張婧 通訊員 石人才 報道: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城區各商業街區,美食集市、酒吧狂歡節等夜生活特色活動,吸引眾多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讓城市的夜晚充滿青春活力。
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明確將青年城市建設作為推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推動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我市近年來密集出臺各類政策舉措,為青年創造更好發展條件,全力打造青年的向往之地、圓夢之城。
青年興則城市興
讓年輕人選擇一座城市、愛上一座城市,最終扎根一座城市,絕非易事。從一些細節中,可以窺見十堰為吸引年輕人作出的努力和發生的變化。
今年26歲的王若嬋從上?;厥吖ぷ骺?年了。“剛回來的時候,我和朋友都抱怨十堰的咖啡店太少。”她說,“近兩年,咖啡店等符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事物越來越多,城市正在變年輕。”
“我很喜歡純手工皮制品,以前在深圳工作時,有空就愛去 DIY,還以為那只是大城市年輕人的專利,但回到十堰工作后,我發現這里也有這種店鋪。”22歲的劉鵬飛直言,現在的十堰多元、開放、年輕化,能夠充分滿足年輕人的各種需求。
青年是創新發展活力的源泉,是城市決勝未來的關鍵。創造適合青年、吸引青年的城市環境,已成為十堰引才聚才、提升城市發展后勁的關鍵之舉。
城市興則活力增
26歲的“新農人”代曉涵和團隊已在家鄉十堰創業兩年,此前她在杭州工作了3年。土豬肉、高山云霧茶、農家大曲酒、葛根粉……如今,她整合各縣市區農產品資源,把電商直播做得風風火火,已成為行業佼佼者。而她的創業經歷,也激勵更多十堰籍學子回鄉創業。
“愿意留在十堰工作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了。”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多學生愿意留在十堰,除各項人才政策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十堰高新技術企業更多了,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優質就業崗位。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建設產業學院等形式,十堰優質企業為學校提供了就業見習基地,使得畢業生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
青年為城市帶來活力,城市為青年提供舞臺。我市大力招引科創項目,培育創新型企業,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讓更多青年在十堰找到用武之地,與城市共同成長。
政策好則才俊來
“房屋精裝修,生活配套設施齊全,我直接拎包入住,十堰的人才政策真是太貼心了。”9月14日,張灣區新引進的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田德海入住條件優越的人才公寓,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安居才能樂業。我市著力提升人才居住環境,打造高端人才鳳棲之地,滿足人才居住、社交、個性化需求,讓其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據了解,全市籌集人才公寓11677套,其中達到拎包入住標準的有7767套,已入住4833套,市縣兩級財政先后投入1.58億元,發放購房補貼2410萬元,今年以來已引進博士研究生154人、碩士研究生1043人。
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做優青年服務保障供給,不斷增強青年人才獲得感、幸福感,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逐步形成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我已連續兩年領取每年8萬元的生活津貼,買房也享受了10萬元補貼,讓我強烈感受到這座城市對我們實實在在的關愛。”提起十堰的人才優待政策,任職于市農科院的“武當人才卡”銀卡持卡人陳麗瀟感慨道。
截至目前,全市經審核發放“武當人才卡”電子卡3929人。這些持卡人才,可享受就醫、旅游等多方面便利和優惠。多管齊下、誠意滿滿的舉措,讓越來越多青年才俊選擇十堰、留在十堰。
棲居在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千萬種,最終讓人留下的是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美十堰已成為廣大青年的心之歸處。